发布日期:2025-02-22 23:59 点击次数:94
在中国创新药NewCo交易逐渐升温之际,总部位于成都的康诺亚(02162.HK),从去年7月份以来,这半年内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已干了四笔交易,其中的两笔,还是今年春节前完成的,这也使得公司在行业中出圈。
NewCo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设立海外新公司,将创新药的海外权益授权给该新公司,并引入海外资本和国际化管理团队,从而实现产品出海。但进行NewCo的项目,首付款并不高,且多数还处在早期研发阶段,而康诺亚过早将产品授权出去,这到底是不是在“割青苗”?
近日,康诺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博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并非在“割青苗”,而是追求共赢,要将“青苗”培养茁壮。
缘何要Newco出海
康诺亚开年第一笔NewCo交易,是在今年1月10日宣布的。
根据康诺亚公告,公司就潜在同类最优的靶向CD3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M313与Timberlyne达成独家授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Timberlyne将拥有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市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CM313的独家权益。
CM313已在多个疾病领域开展研究,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在这些临床试验中,CM313已表现出同类最佳的特性,证明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具有变革性潜力。
根据协议,康诺亚将获得3000万美元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并获得Timberlyne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在达成若干销售及开发里程碑后,康诺亚可获得最多3.38亿美元的额外付款,及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Timberlyne的A轮融资由Bain Capital、Venrock和Abingworth等国际知名基金领投。
回顾康诺亚去年7月以来,开展四次“NewCo”交易的新药,多数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
陈博表示,开展一款新药的临床试验,需要耗费的资金不菲。公司的资金储备,在中国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中是相对比较充裕的,同时资金使用效率也比较高,而公司开展NewCo,并不单纯是想引入更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想积累海外临床开发经验。
一款创新药要获得更大市场回报,出海是必然选项,但相比国产肿瘤创新药,国产自免药物的出海,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大。
“肿瘤药物的临床评价指标相对比较简单,比如以ORR(客观缓解率)、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等为主,评价指标相对比较客观,但自免药物的临床评价指标,有些是客观的,但更多时候是半主观半客观。因此,相比肿瘤药物,自免药物要获得国外大厂认可、直接通过对外授权模式出海,难度可能会更大。”陈博说。
可以带来什么
陈博本人,是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的发明人。2015年,在以PD-1单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开发火热之际,他选择从其创办的君实生物离开,另起炉灶,并于2016年创办了康诺亚。曾带领开发了全球首个PD-1单抗的(即现在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王常玉也加盟其中。
两个人并没有选择在肿瘤免疫赛道创业,而是转战新赛道,进入当时尚还是冷门的自身免疫药物赛道。现如今,八年时间过去了,自身免疫药物市场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后的第二大药物市场。
康诺亚首款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是一款自身免疫药物,即IL-4Rα生物制剂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于2024年9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截至目前,这款药物已获批治疗三个适应证,分别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康悦达是全球第二款,也是首款国产上市的IL-4Rα生物制剂,这款药物对标的产品,是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后者是全球首款上市的IL-4Rα生物制剂,已成为全球自免药物之王,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141.79亿美元。
相比肿瘤疾病领域,自免领域的患者数量更加庞大。
以特应性皮炎为例,这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非致命性皮肤疾病中疾病负担位列第一。
陈博表示,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预计就可以达到两千万到三千万人。患者数量如此多的背景下,对药物市场需求很大,可以同时容纳多款药物竞争。
目前,康诺亚还在继续开发新的自免药物。
陈博说,公司决定通过NewCo模式将一些在研的自免药物出海时,灵感来自于2023年他参加的摩根医疗健康大会。
“我们并不是产品NewCo完了就不管,后续还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学习海外的研发经验,从而来反哺中国的临床试验。我们希望用海外的资金、资深人员,海外的医院资源,将我们这颗‘青苗’培养茁壮。”陈博认为,NewCo模式不是谁赚谁的便宜,而是在追求共赢。
康诺亚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王常玉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康诺亚的NewCo模式可以助力公司发展,一是通过海外合作,加速产品的国际化进程;二是获得合作方股权,在产品后续研发和商业化阶段分享国际市场的增值收益;三是助力中国研究与海外接轨,推动中国医药创新;四是团队在与全球顶尖团队的沟通和交流互动中得到锻炼,从而为后续的海外业务扩张进一步做好人才、经验等各方面储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林志吟
相关阅读康诺亚通过NewCo模式达成第四次出海交易,首付款总额不足7000万美元。
112 01-20 21:16被业内认为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化”财务报表的作用。
108 01-16 16:12投资东南亚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原产地规则”的判定。
611 2024-12-27 18:25内卷格局下白酒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化,海外能否成为新增量市场。
777 2024-12-14 15:00在相信海外市场离“用户支付”更近的机会里,比起盈利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大部分中国企业的AI出海仍停留在积累势能的前夜。
10 894 2024-12-13 10:2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Powered by 联华证券机构_炒股配资申请_网上炒股配资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